《夜书所见》中后两句的处理
师生辨析“挑”的读音,从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。
师:玩过捉蟋蟀的游戏吗?
生:没有。
师:那就请你闭上眼睛,仔细听。在一个美丽的夜晚,四周一片寂静,不时有蟋蟀声从草丛中传出来。这时,两个调皮的小孩儿,手提着灯笼,蹑手蹑脚地走来了。他们顺着蟋蟀的叫声,向前走着,忽然,蟋蟀的鸣叫声停了。不要慌,那两个小孩马上屏住了呼息,停住了脚步,蹲了下来,静静等候着。没过多处,蟋蟀又叫了起来。这下两个小孩迅速拨开了草丛,提起灯笼找到蟋蟀的洞口,用草拨,不出来,那就用水淹金山的方法将蟋蟀逼出来。哈哈!
师:这就是“挑捉织”的全过程。同学们听完以后有什么感受?
生:那一定很有意思。
生:我也想去捉个大蟋蟀。
生:老师,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?
师:因为老师捉过蟋蟀啊?但老师要考考大家,诗人叶绍翁亲身参与这挑促织的活动了吗?亲眼看见儿童挑促织的场景了吗?
生:没有。他只是知道。知有儿童挑促织。
师:叶绍翁又从何而知,有儿童在挑促织呢?
生:因为他看到了远处篱笆下亮着一盏灯,才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。
师:是啊,对诗人而言,这捉蟋蟀的场景实在是太熟悉了,如今诗人虽已长大成人,仍忘不了那快乐的一幕。读
师:此时此刻,诗人心中想起了什么?
生:想起了小时候一起捉蟋蟀的伙伴们。
生:想起了一起捉蟋蟀的兄弟姐妹。
生:想起了自己捉蟋蟀时的样子。
师:此时的诗人想到这些,该是如何的心情啊,请你读一读。
生用高兴,喜悦的心情读这两句。
师:可是,现在诗人一个漂泊在异地他乡,儿时快乐的情景早已离他很远,很远了,此时,诗人又会想到些什么?
生: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啊?
生:我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朋友、兄弟啊?
生:我什么时候可以再看到我的父母啊?
师:是啊,诗人独自在外,多孤单啊,我的亲人,你们想我吗?读整首诗
师:是啊,诗人一个个漂流在外,我的朋友,你们还记得我吗?读整首诗
师:思绪至此,诗人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。瑟瑟的秋风又毫不留情地袭面而来,他感到了
生:孤独
生:寂寞
生:凄凉
生:悲伤
生:无奈……